时间:2025-04-13 17:01
一、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中断有哪些情形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时效为一年,出现特定情形会导致仲裁时效中断并重新计算。当事人主张自己的权利、请求有关部门救济、对方同意履行义务这三种情况都能引发仲裁时效中断。
1.当事人一方向对方主张自己的权利可使时效中断,像劳动者以书面或口头方式向用人单位索要拖欠工资。这体现了当事人积极维护自身权益,通过直接向对方提出诉求来打破时效的持续计算。
2.当事人请求有关部门救济权利也会导致时效中断,如劳动者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用人单位违法加班问题。借助外部专业力量维护权益,同样能产生中断时效的效果。
3.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会产生时效中断效果,例如用人单位承诺支付所欠经济补偿金。这表明对方有履行义务的意愿,从而使得仲裁时效重新计算。
建议劳动者在遇到劳动争议时,积极主动主张自己的权利,必要时及时请求有关部门救济;用人单位应及时履行义务,避免争议的产生和扩大。
二、劳动仲裁时效中断后是否会重新计算
劳动仲裁时效中断后会重新计算。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若出现以下情形,仲裁时效中断:一方当事人通过协商、申请调解等方式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一方当事人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这意味着,当中断事由发生后,之前已经经过的仲裁时效归零,需重新开始计算一年的仲裁时效期间,以充分保障当事人维护自身劳动权益的合法诉求。
三、劳动仲裁时效中断后申请流程是怎样的
劳动仲裁时效中断后,申请流程如下:
首先,准备材料。需准备仲裁申请书,详细写明双方信息、仲裁请求及事实理由;提交本人身份证件;收集能证明劳动关系、仲裁请求等相关事实的证据,如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等。
其次,确定管辖。向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然后,提交申请。将准备好的材料递交给仲裁委,仲裁委在收到申请后五日内决定是否受理。若受理会通知申请人,若不受理也会说明理由。
最后,参与仲裁。受理后,按仲裁委安排的时间参加庭审,在庭上陈述事实、出示证据、进行辩论等。仲裁委将根据庭审情况作出裁决。
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如有变更请以原发布者为准。
上一篇:劳动仲裁后起诉需要什么材料和手续
下一篇:劳动仲裁二次开庭举证有啥要求
注册/登录获取更多内容
专业
深耕医疗行业9年精准
海量医疗行业人才便捷
求职顾问一对一服务